您好,欢迎访问淘继电器网!请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>技术专区>>技术专区
固态继电器为什么一般都用晶闸管而不用IGBT?
发布时间:2025-04-29 来源:淘继电器网 浏览量:13

一、晶闸管与IGBT的基本特性对比

晶闸管(Thyristor)的工作原理
    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器件,其导通条件为门极触发电流注入,但关断需要主电流低于维持电流或施加反向电压。在交流电路中,晶闸管可以利用电源的过零点自然关断,无需额外关断电路。这种特性使其在交流开关场景中极具优势。

IGBT的工作原理
    IGBT是一种全控型器件,可通过门极信号控制导通与关断。其结合了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双极型晶体管(BJT)的低导通压降特性,适合高频开关和直流应用。然而,IGBT的关断需要主动控制,且在交流应用中需搭配反并联二极管或复杂驱动电路。

二、固态继电器的核心需求与晶闸管的适配性

dbaa734f-fcf8-4557-9b84-469de521bd70.jpg

交流负载的自然关断特性
    固态继电器多用于控制交流负载(如加热器、电机)。晶闸管在交流电源的过零点自动关断,无需复杂的驱动电路。而IGBT若用于交流场景,需额外配置反向导通路径(如二极管桥),增加了系统复杂性和成本。

导通损耗与耐压能力
    晶闸管的导通压降通常为1-2V,而IGBT的导通压降约为2-4V。在高压大电流场景下(如380V交流系统),晶闸管的导通损耗更低,发热更小,效率更高。此外,晶闸管的耐浪涌电流能力更强,适合工业环境中的突发负载冲击。

简单可靠的驱动电路
    晶闸管的触发仅需脉冲信号,驱动电路简单且成本低。而IGBT需要持续的电压维持导通,且需防止误触发(如米勒电容效应),驱动电路设计更为复杂。

三、IGBT的局限性在SSR中的体现

关断过程的挑战
    IGBT在关断时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尖峰,尤其在感性负载(如电机)中可能引发过压损坏。这需要额外的吸收电路(如RC缓冲电路),增加了设计难度和成本。而晶闸管在交流过零时关断,电压应力天然降低。

高频开关并非SSR的核心需求
    IGBT的优势在于高频开关(如kHz以上),但SSR通常用于工频(50/60Hz)场景,高频性能无法发挥。此外,IGBT的开关损耗在低频应用中反而成为负担。

成本与性价比
    晶闸管的制造工艺成熟,结构简单,价格显著低于IGBT。对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SSR而言,成本控制是重要考量。

四、例外情况:IGBT在特殊SSR中的应用

尽管晶闸管在传统SSR中占据主流,但IGBT并非完全缺席。在以下场景中,IGBT可能成为优选:

直流固态继电器:由于直流无自然过零点,需全控器件主动关断,IGBT或MOSFET更合适。

高频调制应用:如需要PWM控制的精密调压或调功场景,IGBT的高频特性可发挥作用。

低电压大电流场景IGBT在低压(如48V以下)下的导通损耗可能优于晶闸管。

五、总结:适用场景决定技术选择

    固态继电器的器件选择本质上是技术需求与经济效益的平衡。晶闸管凭借其天然适配交流开关的特性、低损耗、高可靠性和低成本,成为大多数SSR设计的首选。而IGBT则因其高频、全控能力,在特定细分领域(如直流或高频调制)中发挥作用。未来,随着宽禁带半导体(如SiC、GaN)技术的成熟,固态继电器的性能边界或将进一步拓展,但核心设计逻辑仍将围绕应用场景展开。


品类齐全

省心省力,一站购齐

技术支持

选型询价,快速响应

货期保障

多仓直发,货期无忧

低价正品

正品保障,诚信服务